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3:03 点击次数:199
你有没有算过:
每天花多少时间做“有用”的事——
赚钱、晋升、学习技能?
又用多少片刻,去做那些
“说不清有什么用”却让心头一暖的事?
楼下总蹲着位晒太阳的大爷。
他说:“年轻时觉得这是浪费光阴,
现在才懂,有些阳光必须慢慢晒。”
01 看云:让思绪漫游的奢侈
朋友公司有个“最佳观景位”——
茶水间朝西的窗户正对远山。
同事们抢着在那里冲咖啡,其实只为看云。
“谈下大单时看云是庆祝,被批评后看云是疗伤。”
他说这习惯是从退休教师父亲那儿学来的。
老人院阳台上有把旧藤椅,扶手磨得发亮。
“父亲说云是天空的呼吸,
展开剩余79%看云的人,也跟着喘了口气。”
有用的事让我们生存,无用的片刻让我们鲜活。
当你在会议室里筋疲力尽时,
不妨想想昨天那朵像小象的云——
它什么也没解决,却让你笑了。
02 散步:用脚步丈量内心的秩序
认识一位作家,写作遇到瓶颈就出门散步。
不带目的,不要计步,甚至不规定路线。
“走着走着,卡住的句子就松动了。”
他说这习惯源于童年陪祖母逛菜市场。
老人从不直奔主题,总绕远路看花、逗猫。
“她说好东西都在弯路上,人生也是。”
散步是与自我对话的古老仪式。
当你被deadline追着跑时,
不妨故意“浪费”二十分钟慢慢走。
回来时,那些焦躁可能就追不上你了。
03 手写信:在速食时代慢慢爱
每月最后一个周日,邻居阿姨会伏案写信。
给外地老友写,也给过世的丈夫写。
女儿说可以代发电子邮件,她摇头:
“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,对方听得到。”
她写信很慢,写写停停,像在对话。
“今天月季开了,和你种的那株一样红。”
这种“无用”之事,让她独居的屋子充满温情。
即时通讯传递信息,手写信传递温度。
试着给在乎的人写几行字吧——
不必长篇大论,哪怕只是:
“今天喝到一款茶,你会喜欢。”
04 发呆:给心灵留白的艺术
单位新来的实习生总自责“爱发呆”。
直到有次项目陷入僵局,大家愁眉苦脸。
她突然望着窗外说:“那片梧桐叶飘了七圈才落地。”
全场静默后爆笑,气氛莫名轻松了。
灵感竟在笑声中涌现。
发呆不是空白,是灵感的孵化器。
就像农民懂得让土地轮休,
心灵也需要休耕期。
下次发呆时别愧疚,你只是在:
“给大脑晒晒太阳,杀杀思想的菌。”
05 观察小生命:找回微观的惊喜
小区保安有个奇特习惯——
记录蚂蚁搬家的路线,给流浪猫起名字。
起初大家笑他傻,后来发现:
他总能指出哪窝燕子生了雏鸟,
哪棵香椿树最先发芽。
孩子们最爱缠着他探索“秘密”。
当我们低头刷手机时,他正参与四季轮回。
与微小生命共情,让我们重新变得敏感。
试着蹲下来看蚂蚁如何协作,
看蜘蛛如何织网——
你会想起:生活不在远方,在每一步履之下。
结语
所以,如何衡量一天的丰盛?
不是做完多少事,而是
是否给“无用”留了席位。
它们像老火汤里的那撮枸杞,
看似可有可无,却是点睛之笔。
若你问做这些有什么用?
大概就像问春风有什么用——
它不结果子,却让整片山野醒来。#个人成长#
发布于:四川省